建筑技工学校,建筑人才的摇篮
网站首页> 校园动态 > 校园动态

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3)

发布时间:2022-12-28

1.学校情况

1.1 学校概况

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00年成立,是山东省教育厅批准的一所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5332.88平方米,建筑面积84562.46平方米,建有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楼餐厅体育场等基础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值738.75万元。现有中专在校生724人,共设置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学校不断提高信息化管理,使各项工作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打造平安校园、美丽校园。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办人民满意的中职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德技双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重点建设、品牌引领、特色示范、协调发展”为主线,始终以质量为核心,以重点专业建设为主线,以建设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契机,紧紧依托行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创新教学内容,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开发专业教材,丰富教学资源,提升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现代功能型中职学校建设。

1.2 学生情况

随着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增强了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1学年在校生学生的专业结构、受教育形式随着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市教育局关心支持下,学校开设升学实验班,办学形式更加灵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94人,其中2021年招生533人;2022年毕业170人,其中升学125人,直接就业22人。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做好学教育的同时,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学校优质教学资源,为社会输出大批实用性技术人才。

1.3 教师队伍

学校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本年度两次面向社会招聘优秀老师。目前,学校教职工81人,其中专职教师61名,校外教师15名师生比1:10.57。本科及以上学历51名,83.61%,具有教师资格证人数为23名,占比37.7%,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人,占比9.84%,中级职称20人,占比32.79%,双师型教师23,占比37.7%今年,新增合作企业教师实践基地1个,目前实践基地数达到8个。

1.4 设施设备

学校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校园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遍及教学、实训、办公、生活区等各个区域,校园网主干最大带宽达到500Mbps。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0间,网络多媒体教室70间,各类主要设备1194余台套总值738.75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02万元学校拥有纸质图书3.1万余册,电子图书20310册,生均纸质图书71,固定资产总值1180.8余万元。

2.学生发展

2.1 学生素质

学校认真贯彻《关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明确学校体育工作的任务、加强和改善保障措施。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建立和完善体育达标、测试、建档和上报工作制度。

各位体育教师负责按照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测试和指导锻炼,负责成绩的收集、整理并对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评分标准如实填写表册,及时上报录入成绩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单的打印。今年学校596名学生参见体质测评,合格率为95%,560余名学生体测取得良好或优秀的成绩。

2.2 在校体验

学校保障师生安全的前提下,在开学之初开展了“军训汇演”、和“开学第一课”活动、后又开展了2次“红心向党”党建学习多次消防安全”、“安全用电”等多形式、多类型的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及时征集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校园文化和社团活动、生活、校园安全等方面的满意度,本年度学生满意度达到99.52%,学校征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落实改进学校的管理和服务。学生对各方面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2.3 资助情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根据财教[2013]84号、110号,鲁财教[2013]50号文件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工作的通知,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健全贫困生扶助长效机制,帮助各阶段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对个别家庭极其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并积极帮助他们申请助学金,2021-2022学年,学校共有96人享受助学金,有37名建档立卡的学生享受“五免一享”政策

2.4 就业质量

2022年学校毕业生170人,通过职教高考升学125人,就业22人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服务常态化,对工作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安置,并注意收集毕业生对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技能训练等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加以改进。同时多措并举,积极帮助毕业生寻求政策支持,就业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满意度达到99%以上

2.5 职业发展

学校除开展相关专业课外,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积极申请现代学徒制试点,开展技能竞赛等活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创业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提高。

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职成[2016]3号)文,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

3.质量保障措施

3.1 专业动态调整

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一直致力于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在专业建设方面,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坚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的专业动态调整原则,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学校现已开设建筑工程施工、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今后将依据学校现有资源,集中力量,发挥优势,不断做强优势专业,积极探索新专业建设,努力增设新专业、增强学校专业活力。同时努力开展品牌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行动,对专业建设实行项目建设机制,努力形成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具有特色的专业体系,着力打造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育品牌,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2 课程建设质量

建立完善课程体系,立足“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体系建设理念,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行“理实结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结合社会对实用性人才的要求,科学化、系统化设置课程。各专业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课程内容改革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为重点,严格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的要求,调整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促进专业教学科学化、标准化和课程、教材建设的规范化、系列化。

开设专业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校专业实训设备有效地降低了实训成本,提高了实训效果,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形成了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根据专业特点,进行小班化教学试点;探索和实施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因材施教,推行教学改革,建立了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等。

学校现已开设建筑施工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三个专业,依据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要求,共开设43门课程教育教学改革。

3.3 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教育倡导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培养学生技能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重在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专门人才。为此,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立了高素质技能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另外,学校还特别重视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各教研组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学情讨论活动。教务科,教研室不定期召开教研会,全体任课老师针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积极沟通讨论,全面落实职业课程改革。

学校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台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重视专业技能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做到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度全面培养。在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关注学生创新性技能的培养与提升,针对不同岗位的实际技能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职业技能,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遵循职业学校的特殊教学规律,主动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文化基础教育,按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等七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的要求,各专业均开设语文、数学、英语、德育、体育、计算机应用等基础课程。同时,为加强中职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专业还开设传统文化、国学、普通话、书法等课程,丰富了课程设置的内容;注重体育教育,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国家体质检测并及时上报数据。

3.4 教材建设质量

教材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环节,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对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规定,在教材选用方面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第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站稳中国立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校依据专业设置,选用优质教材,其中使用国家规划教材课程34门。思想政治(道德与法律)、语文、历史、普通话等公共课教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教材和涉及国家主权、安全、民族、宗教等内容的教材,选用国家统一编写、统一审核后的教材。在专业课教材选用方面,学校选用教材突出岗位技能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应用,体现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教材选用适应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教材区域性与适应性的需求,体现工学结合的特点。

3.5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中职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学校教学资源不断丰富,教师教学资源、授课方式、教学模型实训设施等越来越丰富。目前,学校共有计算机实训室10个,计算机526台。建筑类专业购置了资料整理软件、建筑识图软件,逐渐形成多媒体教学体系。学校新建钢琴房、形体室,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实训要求。

学校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建成了覆盖全校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校园平台运行良好,建有覆盖学校教学、管理、生活等各个区域的宽带高速网络环境,为全体师生提供了的基本网络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

3.6 教师培养培训

教师是办学之本,是立校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师的各项培训,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有长远规划、年度安排,有措施和经费保证。学校一直注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学校投入足够的资金,设立专项经费,成立“师资管理领导小组”,采取招聘、选聘、兼职等方法,定期充实教师队伍。

学校重视教师培训工作,精心组织,针对学校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开展“请进来”与“送出去”等措施,利用进修和继续教育手段,多渠道、多举措培养培训师资,建立起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学校立足办学目标,科学筹划,开展了丰富多彩、灵活有效、深受教师欢迎的培训活动,合理地安排了培训内容,注重了培训的实效性,不断规范教学行为。系列化的培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提升了能力,使广大教师在师德水平、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班主任工作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真正做到强师德、铸师魂。每次培训结束后,培训教师都要写学习心得、学习笔记、研讨案例、教师教育教学案例等材料,外出培训教师回来后要给其他教师传达会议精神并做学习报告。通过各类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3.7 德育工作

学校顺应中职教育“立德树人多样成才”的发展形势,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建立了工会、志愿者协会、学生会,成立了舞蹈、音乐、文学、篮球、朗诵、乒乓球社团等群团组织,建设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拓宽了宣传渠道,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共培养、发展学生团员13人。

认真开展每周两节的德育课教学,以《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课程为主,重视纪律、习惯、礼貌教育和法制、安全教育,举办法制安全、礼仪、心理健康等专题讲座。在硬件方面:增设了处固定宣传栏和4块活动展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学校配备足够的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满足在校生的德育管理和引导工作,共配备了德育教师6人,班主任教师15人,心理健康教师3人。

3.8 党建情况

学校设党支部,支部委员5人,下设团支部。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正式党员31人,有宣传负责人1人、宣传人员4人。党支部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党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聚焦党章党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和合格党员标准,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改,突出学习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位党员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观看警示影片,将“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在实际行动中做合格党员,做教职工表率。

建立三会一课制度,严肃党内组织生活。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委会会议和党小组会议,坚持支委委员在主题党日活动上讲党课;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

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全校党员干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增强广大师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3.9 学校治理情况

1)教学管理

紧抓常规工作继续深化以系为单位的教学管理改革,将责任下解到以小组为单位的管理单元,各科组长作为小组第一责任人,辅助教研室主任做好教学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质量意识,充分、高效的利用教师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了学校人事改革,完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增强教学活力,学校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了各专业课程设置标准,修订了《教师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课堂要求》《教师量化考核细则》等制度,作为指导各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政策依据。

为了督促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教务处组织学生开展评教活动,使教师直接获知学生对自己教学的分项评价结果,了解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及时改进不足、完善教学。教务处通过网络视频监控,有效掌握教师上课动态,变教学质量事后控制为过程控制,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2)学生管理

面向全体学生。学校制定了《课堂规则》《学生操行量化管理办法》《学科竞赛奖励办法》《学生奖惩规定》、《学生活动加分分标准》《班级量化标准》等一系列制度,面向学生全体,规范教学管理工作。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基础课程的教育。各专业按照建设指导方案的要求,开足开齐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完善并形成了理实结合的教学机制。加强质量监控,形成了企业参与的多元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学校还开《道德法律与人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普通话》《就业指导》等创业基础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强技、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建满意职业教育”的原则,以德育为基础,分入学诊断-引领成长-自主航行三大步,同时融入职业指导、礼仪、企业文化等内容,搭建起中职学生学习生涯全过程的综合成长框架,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三年的职业学校生活中,种下快乐、成功的种子,获取幸福生活的能力,体面地就业,健康快乐的成长。

“为学生的终身就业服务”为总体目标,从德育课创新、校本课程学习、“道德讲堂”开设,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辅以开展心理健康和企业文化渗透为支持手段,以新生入学、基础学习、专业学习和实习就业四个阶段为引航主线,以学生性别差异、个性差异、习能力差异、行为习惯不同因材施教,实施心理疏导、学习个别辅导、礼仪养成等教育,以矫正、引领为主要工作内容,通过分类分阶段,有针对性进行成长引航,编制学校育人立体网络,实施中职学生健康成长建设工程,实现学生由“引航”到“自主航行”的转变,打造符合行业企业综合能力要求的高素质职业人。

3财务及后勤管理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统一财务管理,会计制度完备,手续齐全,严格遵守国家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后勤管理严格、服务到位,宿舍、教室、公共环境、设施设备监管维护及时,措施得力,奖惩严明。

4安全管理

学校认真开展各项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加强学生开展消防安全和校园用电教育。至今学校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保障了师生生命和校园财产的安全,确保学校平安稳定。学校学工处要求班主任每周一次以班会的形式开展有关交通、消防、食品、校舍、日常活动、防溺水、防网络诈骗、应急疏散逃生演练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全校师生自我保护能力及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巩固校园安全稳定。

加强重点区域管理,成立校园安全委员会,校领导亲自带队,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消防设备设施、用水、用电、实训场地等校园安全隐患排查,通过各种排查,使安全工作无死角,确保校园和谐稳定。

5)科研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

成立科研管理小组。学校成立以分管教学校长为组长,教务科长、专业科长为副组长的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对全校范围内的教研活动进行规划和监督。由教务科牵头制定《教研活动计划》,对全校范围和专业科内的教研活动进行整体安排。

制定相关制度。为了及时、准确掌握教师的教研成果信息,建立健全教师业绩档案,促进教师队伍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制定了《教研成果登记管理规定》等制度,实行对教研成果的登记管理,对教师的作品发表、论文获奖、比赛获奖、荣誉称号及其它奖励加以规范。

积极开展公开课和课题研究。借助公开课活动,加强教学研讨,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选派一名教师开设公开课。学校还以省、市、区级优质课的评比为契机,组织教师观摩学习。在年度考核和评先树优中,向在公开课、优质课中获奖的教师倾斜利用大赛效应学校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强化技能教学管理,开足开齐实训课程。加强实训基地管理,保证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带领学生参加大赛,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4.校企合作

4.1 校企合作社会背景

目前不管是市内企业还是市外企业,都存在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销售、服务、业务、技术型、普工等相对灵活性的工种上。技能型人才缺口较大,而高级技工在人才市场中更为抢手。

随着目前社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这也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成才观念和教育改革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的。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仍将读大学、考公务员作为最主要的成才选择,选择读职业技术学校的人少之又少。而目前普通高等教育学校的部分专业和课程设置并不能与市场需求相衔接,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4.2 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和实习情况

随着目前社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企业对劳动者的基本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已经逐步显现。为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匹配度,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省(区、市)激励措施实施办法》。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发布3个与职业教育改革相关的政策文件,并且这3个文件中的主要内容均涉及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模式,可见国家对校企深度融合的教改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并严格贯落实,积极进行校企双元育人建设。

学校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对接,主动突破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的障碍,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多元化师资配备、课程设置等方面打破禁锢,积极探索,不断进行调整与转变,企业也为校企双元育人做出积极贡献。目前,与学校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单位有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山东唐盛广告有限公司、青岛华企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东菏建白云建筑有限公司。在学校和各合作企业的不懈努力下,校企合作成果显著。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结合和学生零距离就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建筑类专业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一方面把工学结合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切入点,在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调整工作思路,综合运用学校和企业的教育教学资源,山东菏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已成为学校稳固的校外定岗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模式,避免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相脱离。我们以建筑施工的岗位技能需求为核心进行校企合作研讨,以工程力学、工程测量、CAD制图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进行论证,确立了“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课堂教学与实训场所”、“实训场所与施工现场”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合作企业输送大量优秀毕业生。

4.3 集团化办学情况

2019年3月由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龙头组建菏泽市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将以人才培养为依托,以校企共赢为目的,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为主要形式,建立适用市场经济体制和菏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把建筑技术类职业教育办成重要的民生工程,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中级技能人才,必将大幅度提升菏泽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推进菏泽产业结构的升级,为菏泽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学校充分发挥牵头的优势,联合另外10余家大中型建筑企事业单位,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校和企业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企业共同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形成了多元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先后制定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协议书》、《下厂实习规章制度》等多项校企合作管理规定。

5.社会贡献

5.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针对土木水利类专业成立了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建筑预算、钢筋工等技能训练小组;针对信息技术类专业成立了计算机组,由专门教师负责,常年进行技能的训练。学校毕业生技能水平的显著提高,较之以往更能胜任承担的工作岗位,在毕业生跟踪回访中明显地反映出来,本年度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为99.1%。

5.2 社会服务

培训服务。建成特种作业培训基地,创新了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升了建筑业的竞争力,对提高全市建筑业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防止和减少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出了贡献。本年度学校共培训学员3000余人,为菏泽市带来了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效益。建立特种作业培训基地,满足了建筑业行业发展的需要,为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提供了便利、平台。通过集中培训,不仅提高了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他们能更好地为企业创造效益,而且大大节约了企业培训员工的资金和时间,促进了企业顺利地运转。

学校效益。基地的建立推动了学校的专业建设。专业教师直接与企业一线管理人员接触,促进了各种新规范、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将实践内容带入课堂,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基地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增进了企业对学校的了解,为招生工作带来了优势。

5.3 对口支援

为了解决贫困家庭子女、青年人就业问题,从根本上达到帮扶、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菏建国投对菏泽市帮扶对象实施技能人才扶贫,农民掌握一技之长,让孩子到学校学习建筑施工、工程预算、工程监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毕业后从事工程项目施工员、预算员、监理员、资料员等管理工作。学习新型房屋建造技术---装配式建筑,毕业后成为现代化蓝领产业技术人员。

5.4 服务抗疫

受疫情影响,学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学校四级防控工作联系网络,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师生健康台账,并根据教育、人社、卫生等部门的工作安排,制定了学校的日常防控方案、应急处置预案、舆情应对预案和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日检、卫生清洁消毒、缺勤登记追踪、师生请假外出审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疫情防控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晨午晚检制度,实行学生错峰放假、返校制度,衔接好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对接工作。为加强学生放假安全,减少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频次,学校主动与菏泽城际公交有限公司、菏泽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联系并达成一致,在学生放假当天,公交车来校接送学生,定点定向送学生至各县区、乡镇,真正实现学校“两点一线”的对接,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在学生返校后,学校要求全体任课老师在开学第一节课中开展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工作,向学生们讲述疫情防控小知识,如口罩怎样佩戴、废口罩如何处理等等,增长了学生的疫情防控水平,提升了学生的疫情防控能力。

6.举办者履责

6.1 经费

学校认真履行国家相关政策,在校生均享受每年减免2000元的学费困难学生享受每年2000元助学金补助,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学生享受五免一享政策。今年学校96人享受助学金,37人建档立卡享受五免一享政策。

6.2 政策措施

学校为国企支持办学,教职工的编制为企业编。菏建国投、菏建教育公司大力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制,打造“平安校园、美丽校园”。加强舆论宣传,在职教活动周期间,深入附近小区宣传国家相关政策,改变轻视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7.特色创新

学校邀请退伍教官来学校参与管理,学生宿舍、学生集会等项目,进行准军事化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理想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了他们的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有效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学校不断加强疫情常态防控措施,积极与市公交公司、市城际公交公司对接,采取公交车入校、中途不停车的点对点直达模式,学生在校内乘车可达汽车站、火车站和各县城区。返校时,由城际公交公司、市公交公司直接从汽车站、火车站和各县城送至学校,切实减少了学生返入校途中的人员接触,也极大地保障了学生的交通安全。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主要问题:近年来,学校的整体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有一些新问题,新矛盾。

8.1 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学生文化基础很薄弱,缺乏学习自觉性、没有明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学习的动力,思想不稳定,自我管理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差。

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挫折较多,因而在学习上表现出不自信也是他们最普遍、最常见、最突出的心理问题。对学科考试或某些学科课程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厌烦、恐惧心理,有明显的厌学情绪和行为。

改进措施

学校制度约束。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行为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学校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管理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针对学校管理规程和学生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在校行为,并加强管理和监督,促进学生行为习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教师情感投入。中职学生虽然年龄普遍较小,但他们也很重感情,特别是住校学生,平时很少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他们尤其渴望在校期间能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渴望和老师建立一些感情。所以,在学生管理中,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随着管理对象、时间的不同,情感投入的方式也不一样。如组织学生举行联欢活动,召开学生座谈会,放假回家时多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时时跟踪学生动态,对特别困难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或推荐勤工俭学项目,给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或助学金,增强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转变学生对人生的看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不定期进行家访活动。学校号召班主任对班级内的后进生、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的学生进行定期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模式,从而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的身心发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解决学生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

优秀榜样激励。每学期开始都要利用开学典礼或学生会表彰优秀的学生和学生会干部。通过评选和表彰“优秀学生”,在全校树立品学兼优的学习榜样,激励大批学生向榜样看齐,使他们愉快地、自觉地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带动一大批学生成才。同时,充分利用现代音像器材,利用学校橱窗、广播大力宣传优秀学生的事迹,激励群体,以达到全面推进的效果。

心理辅导小组进行心理疏导。现在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思想意识和品德问题,有的则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不解决,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因此,学校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对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开展心理疏导从而解开学生的心理问题

8.2就业稳定问题

建筑行业的特点决定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条件更多更加谨慎,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更加犹豫宁缺毋滥的心理影响了双方的积极性,造成建筑类毕业生就业压力。

因专业特色,行业限制,一些学生实习的建筑工地较偏僻,加上一些小型工地工期较短,学生在工地之间和企业之间的流动性较大,就业指导和就业统计相当不便。

改进措施: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以就业部门牵头负责,各相关处室协力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态势,落实学生的实习就业工作。

加强学生实习指导、咨询和推荐工作。为帮助毕业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当前形势,正确地认识和解决毕业生就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及时开展了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收集、发布实习信息。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招生就业指导处高度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及时发布,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立足于学校办学时间短、毕业生人数不多的实际情况,组织有关人员积极联系用人单位,主动做好服务。

做好实习生跟踪调查工作。加强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要的紧密衔接,进一步推动和深化学校改革,培养社会实用型人才。制定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实施方案,制作了相关调查表格和资料,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实习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返校毕业生、班主任老师跟踪调查,获取了大量实习生就业信息,并不断完善。

 

 

菏泽市凌云建设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22年12月28日    


联系我们 CONTACT
  • 中专技校、成人教育(招生热线):
  • 18678568058 童老师 18253000370 于老师
  • 特种作业就业、技能培训(招生热线):
  • 0530-5723899 18905300343 韩老师
  • 地 址: 菏泽市开发区渤海路中段-菏建研发中心院内
    (渤海路小学东行100米路北)
  •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20-2024 菏泽市建筑技工学校    网站维护:宣传部    招生专线:0530-5723866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121号

          
    鲁ICP备20032185号    技术支持:千合网络